催化劑評價實驗裝置是研發新型催化劑、優化反應工藝的核心工具,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、環保脫硝、新能源合成等領域。其通過模擬真實反應條件(如溫度、壓力、空速、氣氛),精準評估催化劑的活性、選擇性與穩定性。然而,該類裝置結構復雜、涉及高溫高壓及危險氣體,若操作不當,不僅影響數據可靠性,還可能引發安全事故。掌握
催化劑評價實驗裝置正確使用方法,是科研與工程實踐的基石。

一、實驗前準備
檢查氣路、電路與反應系統密封性,使用皂液或檢漏儀排查接頭、閥門是否泄漏,尤其對氫氣、一氧化碳等易燃易爆氣體管路須格外謹慎。其次,確認溫控系統(熱電偶、加熱爐)與流量計(質量流量控制器MFC)已校準,避免因儀表偏差導致反應條件失真。催化劑裝填前需經壓片、篩分(通常取40–60目顆粒),并在固定氣氛下預處理(如焙燒、還原),確保活化狀態一致。
二、規范操作流程
啟動時遵循“先通氣、后升溫”原則:先以惰性氣體(如N?)吹掃系統15–30分鐘,排除空氣;再按程序緩慢升溫至目標溫度(升溫速率建議≤5℃/min),防止催化劑熱沖擊或床層飛溫。反應階段需穩定控制氣體總流量與組分比例,記錄進出口濃度(通過GC、MS或在線紅外分析),計算轉化率與選擇性。切忌頻繁調整參數,以免干擾穩態數據采集。
三、實驗結束與維護
反應結束后,應“先降溫、后停氣”:在保護氣氛下自然冷卻至100℃以下,再關閉加熱與氣源,防止高溫催化劑接觸氧氣發生燃燒或結構坍塌。拆卸反應管時佩戴防護裝備,妥善處理廢催化劑。定期清洗冷凝器、更換過濾器、標定分析儀器,確保系統長期穩定運行。
四、安全與數據管理
實驗全程佩戴防毒面具與耐高溫手套;裝置應配備超溫、超壓自動聯鎖保護;所有操作日志、原始數據須實時記錄并備份,便于結果復現與誤差溯源。